花小錢可以學樂器嗎?

2021-04-15

上揚音樂教室,中古鋼琴、二手鋼琴
樂器的準備

 

綜觀學音樂所需的花費,不外乎就是樂器、樂譜與上課。當一個人決定要開始學音樂時,首先會面臨的就是樂器的問題;準備樂器也時常是人們之所以對習樂怯步的原因。很多父母在不確定孩子是否有興趣的時候,時常陷入這樣的猶豫:到底該不該買樂器?又該買什麼樣的樂器?以最普遍的鋼琴為例,買一台琴所費不貲,樂器體積又龐大,家長難免會考量這樣的投資是否有意義,甚至擔心孩子或自己只是三分鐘熱度,無法長久持續,致使鋼琴淪為家中的大型裝飾品。基於學習者的角度,能夠擁有自己的樂器固然是一個好的開始,但當學習者預算有限卻依然想學的時候,有什麼折衷辦法?可以參考以下三種方式。

 

1.出租樂器

 在現今市面上有許多樂器租售網,因此若還不確定孩子是否會維持長期的學習,不妨考慮出租樂器;雖然租費長期算下來未必划算,但這是一個最容易設停損點的方式,也可以避免買到的樂器不適合的狀況。

 

2.二手樂器

 

3.加入社團

 參與社區或學校的社團也是一個開始學樂器的方式,不但可以接受社團內可能不會太好,也可能會面臨衛生問題,卻不失為一種較為經濟的管道。

●充分利用每一堂課

 有了樂器之後,最重要的當然就是找個好老師了。有些人總是喜歡以收費的高低、老師的主修樂器或是科班與非科班等條件式的方法來歸類老師;然而選擇老師需要考量的點不應如此表面。收費高、擁有漂亮學經歷背景的老師,雖然通常代表他()擁有一定程度的演奏實力,但並不見得就是最適合的老師;不是音樂相關科系出身的老師不代表能力和表現不如科班生;而會演奏的人也不見得就一定很會教學。因此在尋覓老師時,除了基本的外在條件之外,自己也得多多觀察,與老師的上課模式都是必須列入考慮的範圍:在老師擁有一定專業能力的前提之下,師生間若能有良好的溝通與互動,對於學習而言絕對會有加乘的效果。

  

至於上課頻率該多久一次才好呢?一般來說,一週一堂課是坊間最常見的做法。但俗話說,「師父領進門,修行在個人」,學習要有效率,最關鍵的影響當然還是來自於自己。不論你的老師再好,自己不練習,卻只將希望寄託在一週一小時的課程,要想能學得多好,實在是癡人說夢;反之,若學生每一次上課都能將老師所說的充分吸收,並在課後反覆有效率地練習,那麼即便是二、三週才上一次課,其表現卻必然比一週上一次卻無心練習的學生來得好,是以不論上課的頻率為何,唯有充分的練習,才能讓每次學費的付出更有價值。

 

●我可以自學嗎

許多人為了省錢,常常覺得自己也許可以靠著自學、硬練來學習樂器,但這樣真的好嗎?到底自學可不可行?筆者此回在訪問留俄歸國的作曲家黃主牧時,也曾與他討論到關於自學的問題;當時他回答,自學不是不可以,但實在不適合在初學的階段,因為初學正是很多觀念在建立、能力在培養的時刻,若靠著自學,習得了錯誤的姿勢或觀念,往往是是往後花好幾倍的時間都不見得能改回來的;而這也正是初學老師之所以重要的原因。

 

黃主牧提到,學習音樂會用到最重要的兩種感官視覺跟聽覺,都是應該──從小培養的,不應偏重於任何一方;所以必須隨時調整學習的方式,以維持這樣的平衡。只是在台灣目前音樂環境的現況中,卻時常出現兩種極端的模式:絕大多數的科班學生小時候都是偏重以眼睛學習,能夠快速辨認譜上的符號並彈出;而在科班之外的一些偏向流行音樂或編曲方面的音樂工作者,則傾向幾乎僅倚靠耳朵的學習。這兩種可說是完全相反的學習方式,造成部分的科班生只能彈奏譜上寫好的音符,而不會去思考是否有其他增減的可能性;但習慣以聽覺學習的某些音樂工作者,雖然較能直接彈出耳朵所聽到的,卻沒有辦法閱讀複雜的五線譜,都不是很好的現象。總的來說,自學雖然可以是一個省下習樂花費的方式,但要採用這種學習模式的前提在於已經和老師學到正確的演奏方法和姿勢、擁有對於音樂的基本認知,而且能夠同時運用視覺與聽覺兩種感官,那麼自學或許就能得到很好的效果。然若一開始什麼都不知道,就企圖硬練自學,則很可能導致養成了錯誤的習慣而不自知。基礎動作不正確,加上對音樂理解不紮實,反而會使日後要改過更加困難;省錢不成,還得花更多錢來改正,造成學習效果事倍功半,不可不慎。

 

●網上免費學習資源

平時充實自己的自學,除了買書閱讀之外,身處於科技發達的網路時代,網站上的許多資源,都是我們可以在有餘裕的時候利用、參考的。例如著名的線上樂譜網站,提供資訊平台讓音樂學習者免費(只是要等十五秒)在線上取得絕大多數的樂譜;串流音樂的普及也讓人得以更方便地接觸到眾多類型的音樂,都是不必花錢就可以學習音樂的方式。此外,在這個人人都是YouTuber的年代,很多有心的老師都會自行製作網路教學影片,分享給想持續進修的人;只是品質如何還是得由觀看者自行判斷了。

 

出處:MUZIKAIR